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33例接受术前放疗的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患者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
王雁, 苏越, 胡涂, 刘绮颖, 姚伟强, 陈勇, 严望军, 章真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 (7): 693-700.   DOI: 10.19401/j.cnki.1007-3639.2023.07.007
摘要   (251 HTML9 PDF(pc) (1407KB)(1621)  

背景与目的:对于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单纯手术治疗常常不能获得满意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用于治疗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术前放疗的连续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放疗方案、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资料等。放疗的靶区勾画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融合至模拟定位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勾画靶区时逐层参考。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制订的放疗计划。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分析影像学应答(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客观缓解及疾病控制)比例、病理学应答[接近病理学完全缓解(near-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near-pCR),定义为≥90%的无活性肿瘤细胞]比例及毒性反应(急性皮肤损伤和术后120 d内伤口并发症)比例。结果:共41例患者在术前接受了放疗,其中3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31例可进行影像学评估,28例可进行病理学评估。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岁,30例(90.9%)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为3级。影像学分析提示,6例(19.4%)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无人获得完全缓解,客观缓解率为19.4%,疾病控制率为96.8%。病理学分析提示,8例(28.6%)患者near-pCR;排除既往接受过化疗的患者,near-pCR率为34.8%(8/23)。33.3%(11/33)和3.0%(1/33)患者出现1和2级皮肤损伤,未发生3和4级皮肤损伤。1例(3.3%)患者出现术后120 d内的严重伤口并发症。结论:利用MRI图像融合技术和IMRT技术的术前放疗对于局部高危软组织肉瘤患者,近期疗效良好,急性毒性反应可接受。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研究对象纳入流程图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本研究的筛选过程见图1。共41例肉瘤患者于2021年2月—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了术前放疗。8例患者因以下原因予以排除:2例接受了术前放疗但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未按计划治疗,3例短程放疗后立即手术(无法评估疗效),3例失访(放疗后未进行影像学或病理学评估)。剩余33例患者可接受影像学或病理学评估。对于影像学评估,排除2例患者丢失放疗后复查图像。对于病理学评估,共排除5例患者:1例拒绝手术、2例放疗结束后接受延迟手术(超过4个月)、2例影像学复查后失访。总共31例患者可进行影像学评估,28例患者可进行病理学评估。
对比影像学应答和病理学应答结果,66.7%(4/6)的影像学PR患者获得near-pCR,另外2例患者的手术标本中分别有≥70%和≥50%的无活性肿瘤细胞。另一方面,50%(4/8)near-pCR患者取得了影像学PR,其他3例患者仅达到SD,另1例患者在放疗后丢失复查图像。其中1例肿瘤位于股骨旁,最大径为骨膜方向的长轴,无明显变化,因此影像学疗效评价为SD,但横截面积明显减小,总体积实际缩小了90%,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存活肿瘤细胞<5%。此外,另1例评价为SD但达到near-pCR的肿瘤,MRI图像显示,放疗后瘤内坏死比治疗前明显增加,但即使根据Choi标准,这种变化亦未达到PR,这例患者治疗后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图像上显示为低摄取,当时不能明确区分肿瘤或炎症,但术后病理学检查未见存活肿瘤细胞。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