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伍雯, 张若昕, 翁俊勇, 马延磊, 蔡国响, 李心翔, 杨永志. 探索阳性淋巴结比率在yp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9): 873-880. |
[2] |
薛驰, 高鹏, 朱志, 王振宁. 免疫治疗在胃癌的围手术期及转化治疗中的应用和挑战[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3): 259-267. |
[3] |
王若曦, 吉芃, 龚悦, 陈盛. HER2低表达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及其预后特征: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7): 686-692. |
[4] |
毕钊, 陈鹏, 邱鹏飞, 陈玉光, 王永胜.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4): 361-367. |
[5] |
樊庆达, 丛斌斌, 陈玉光, 段宝伟, 王永胜. 临床淋巴结阳性新辅助治疗后腋窝降阶处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2): 174-180. |
[6] |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 高危前列腺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2): 1204-1214. |
[7] |
程纬浩, 王微丽, 毕钊, 张朝蓬, 孙晓, 赵家贤, 邱鹏飞, 陈鹏, 王永胜. COVID-19感染后手术时机与乳腺癌术后血栓并发症风险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0): 920-926. |
[8] |
陈安莉, 沈浩元, 阳仕雄, 邓春燕, 胡超华, 刘汉忠, 王舒, 钱芳. 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H19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8): 727-735. |
[9] |
蔡钢, 王舒蓓, 陈佳艺. 放射治疗在胃癌全程管理中的现状与挑战[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7): 581-587. |
[10] |
刘建兰, 陈黛诗, 胡泓, 周冬仙, 胡锦涛. HER2阳性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及治疗前后HER2状态变化的评估[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5): 417-426. |
[11] |
许炳琦, 张国强.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二次活检诊断病理学应答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4): 335-342. |
[12] |
徐宇, 陈勇, 杨吉龙, 朱冠男. Ⅲ期黑色素瘤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12): 1133-1146. |
[13] |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年版)》专家组.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1): 80-89. |
[14] |
毕 钊, 宋现让, 陈 鹏, 谢 丽, 蒋 伟, 宋兴国, 丛斌斌, 王永胜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完全缓解的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1): 63-68. |
[15] |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5): 39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