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逆转座元件异常活化在放疗晚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温雅雯, 孙利, 郑向鹏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 (8): 808-814.   DOI: 10.19401/j.cnki.1007-3639.2025.08.010
摘要   (29 HTML3 PDF(pc) (905KB)(15)  

放疗导致晚反应或延迟反应对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影响甚大,然而目前对其发生和发展机制的认识非常有限,缺乏有效的风险预测方法和预防干预措施。基于放射生物学和放疗诱导衰老模型的研究提示,放疗能够改变晚反应组织细胞内的表观遗传学特征,诱发逆转座元件序列(特别是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的表达活化,进而触发细胞质内的异常核酸感受器系统(cGAS-STING和MDA5/RIG-I-MAVS)和Ⅰ型干扰素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本文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认为“放疗-表观遗传学改变-逆转座元件活化”诱导的自身免疫样炎症反应是放疗晚反应发生的不可忽视的机制基础,通过构建基于表观遗传学特征和细胞类型与放疗剂量的晚反应风险模型和发展靶向表观遗传学抑制逆转座元件表达有助于预防或减轻放疗晚反应。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逆转座元件活化导致类自身免疫性放疗晚期反应的机制简图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基于此,我们对放疗诱导的晚反应或延迟反应提出一种新的机制假说,即放疗诱导的逆转座元件活化介导的慢性自身免疫炎症样反应(autoimmune inflammation-like reaction)可能主导或参与了晚期放疗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间质内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等)作为靶细胞,放疗作为诱发因素,诱导了靶细胞发生衰老和基因组表观遗传学改变,进而导致原本沉默的逆转座元件序列去抑制后异常激活和持续性表达,并触发了细胞质内的核酸感受器(cGAS-STING或RIG-1/MDA5或ZBP-1等)和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导致免疫性炎症反应,其结果是间质内慢性持续性自身免疫性损伤基础上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和继发的上皮屏障被覆修复失败(图1)。其间仍有许多尚待理清的问题,包括组织特异性和靶细胞特异性的逆转座元件活化,鉴定和分析放疗诱导LINE/SINE/HERV的表达模式(HERV种类、时间与放疗剂量的关系)。未来,通过结合放疗后单细胞逆转座元件表达数据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建立晚反应的发生风险模型,针对高风险组探索通过靶向表观遗传抑制内源性逆转座元件的表达,将有助于预防或减轻放疗晚反应。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