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欣越, 姚瑶, 程帅, 郑鑫, 张园.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6): 619-628. |
[2] |
任俊玲, 陈 斌, 唐晓磊 . 体质量指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12): 1041-1045. |
[3] |
慕转转, 李 征, 张 鑫, 林岩松 . 经验性 131 I治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不摄碘肺转移患者价值存疑[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12): 991-995. |
[4] |
文 铎,刘琬琳,曹一鸣,渠 宁,朱永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ortactin、N-WAS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9): 688-692. |
[5] |
张 玲,周晓燕,陈 颖,张 皓,高丽丽,王 宇,稽庆海,平 波,朱晓丽. 甲状腺结节穿刺标本中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3): 178-182. |
[6] |
张 艳, 王文栋, 兰霞斌, 陈 超 .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12): 948-954. |
[7] |
何慕真,马明平,林 阳,等. 双能量CT成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癌症杂志, 2018, 28(7): 497-504. |
[8] |
张 磊,董云伟,胡神保,等.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甲状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修订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期的影响[J]. 中国癌症杂志, 2018, 28(7): 491-496. |
[9] |
嵇庆海,孙国华,王 宇,等. 重视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间淋巴结的处理[J]. 中国癌症杂志, 2018, 28(7): 487-490. |
[10] |
张 娜,梁 军,林岩松.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清甲疗效的影响[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6): 476-481. |
[11] |
赵 腾,高 文,梁 军,等. pN1a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与临床转归的关系[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4): 256-261. |
[12] |
董丽儒,杨 虎,李 双,等.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的表达[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4): 251-255. |
[13] |
张婷婷,渠 宁,史荣亮,等. BRAF 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2): 145-150. |
[14] |
高 文,梁 军,李小毅,等.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的关系[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1): 26-30. |
[15] |
蔡辉华,安 勇,薛 卫,等. 纳米碳负显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性手术应用中的疗效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16, 26(7): 635-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