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杂志 ›› 2013, Vol. 23 ›› Issue (5): 328-333.doi: 10.3969/j.issn.1007-3969.2013.05.002
高志强1,韩宝惠1,沈策2,金先桥3,董竞成4,万欢英5,唐洁2,沈洁1,顾爱琴1,姜丽岩1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上海 200030 ;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科,上海200233 ;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80 ;
4.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肺科,上海200040 ;
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25
GAO Zhi-qiang, HAN Bao-hui, SHEN Ce, JIN Xian-qiao, DONG Jingcheng, WAN Huan-ying, TANG Jie, SHEN Jie, GU Ai-qin, JIANG Li-yan
摘要: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ERCC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在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从2006年8月—2009年7月,共入组222例晚期(ⅢB-Ⅳ期)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蛋白在患者肺癌组织的表达。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个体化治疗组(n=147)及标准治疗组(n=75)。标准治疗组采用含铂化疗方案健择/顺铂或诺维本/顺铂。个体化治疗组中ERCC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采用非铂化疗方案健择/诺维本,ERCC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采用健择/顺铂或诺维本/顺铂化疗方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效率、总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1年生存率和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ife table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随访数据截至2012年9月30日。标准治疗组的有效率为26.6%,个体化治疗组为2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标准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40.0%,个体化治疗组为4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9,P=0.24)。标准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95%CI:8.67~11.73个月),个体化治疗组为13.3月(95%CI:12.46~14.1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标准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为4.8个月(95%CI:4.12~5.48个月),个体化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为4.7个月(95%CI:3.88~5.5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结论:个体化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较标准治疗组有所延长,但ERCC1蛋白的检测指导晚期NSCLC的个体化治疗并未体现出有效率、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方面的优势,分子指标的检测能否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有待于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加以解决。